一是在材料中明示写作话题。以往的做法是,给出两则甚至三则材料,让考生找出它们的交集作为话题。但,如此做无形中延长了读题时间,增大了审题困难程度。目前的做法是,在一则材料中明确地告知话题。譬如沈阳卷一开头给出一句话:吉姆罗恩总喜欢向周围的人传授一种简单而又好用的办法向蚂蚁学习,由于它们有4个关于成功的哲学。之后分别列举出深谋远虑、永不舍弃、竭尽全力、积极进取这4个成功的哲学,并分别进行解释说明。如此一来,写作话题就变得很明显了。
二是直接给出应写话题的意义阐释。譬如台州卷材料的第一句话就是:《现代汉语词典》对相处的讲解是彼此生活在一块;彼此接触来往,互相对待,第一就锁定了写作话题。
三是在过渡语中明示写作重点或者切入角度。武汉卷的题目中三言两语陈述材料之后,提出了简单的一句话为何会有这样巨大的力量?这类现象引起了你什么样的联想和考虑?如此的问题,命题者需要考生抓住一句话,写出其带来的力量及其产生力量是什么原因。以上做法,一个一同的特征是让材料作文的写作话题愈加明确,让作文评分标准愈加统一。
少年是激情满怀的年龄,写作更需要激情铺垫。所以,命题者在题型选择上突出和维持理性的同时,注意昭示和点燃激情,着意拟出饱含激情的标题。譬如向前,向前,向前!(北京卷)、______的呼唤(长春卷)、那一刻,大家______和大家的生活充满阳光二选一(河北卷)、聆听______(苏州卷)、激情,在心中点燃(泰州卷)等,可以如此说,这种钻进学生的心里去考虑(叶圣陶语)、应和青春心理和激荡学生情怀的题目比比皆是。用诗化语言引导,将成为来年中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趋势。